厉害了,中国茶
成功申遗
据悉:11月29日晚,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茶发展史
有网友说,关于茶事中国人玩了五千年,绝非某些附属小国能觊觎染指的。诚然如此,茶于国人而言,是生活,亦是文化。从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氏遍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因采茶食之,得以保全性命;到后世,茶作为文化与和平的使者,随茶马古道、丝绸之路远销西亚、欧洲;再到如今,中国茶顺利申遗,让世界正视中国茶的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研究茶叶的国家,抛却历史神话传说,早在公元8世纪的唐朝,就有了专门讲述茶知识和进行茶制作的专著——《茶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的阐述茶事的专著。
茶与生活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作为一件既俗又雅的一件事,早已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了。中国人的饮茶习俗早已刻进了基因里,高官显贵在吃过山珍海味后,泡上一壶茶,来解腻消食;平头百姓在待人接客时,泡上一壶茶,消磨时间;贩夫走卒在路过茶棚,也会买上一壶茶,来消暑解乏。茶事是中国人心灵上的一种独特休憩方式,茶有价高价低,可饮茶之举却不分高低贵贱,像是一场老友相汇的奇妙际遇。
陆羽《茶经》的出现,将唐朝煮茶、煎茶、泡茶、饮茶的种种社会习俗记录在册,这些文字穿越千年向我们呈现出中国茶的无尽魅力;宋朝经济鼎盛,文学艺术发展更是发展到了巅峰,日本的抹茶竟也不及其万一,宋代点茶、斗茶、茶百戏蔚然成风,丰富了百姓日常生活;明朝海外贸易空前繁荣,茶经过海上丝绸之路传至欧洲,成为西方贵族餐桌上的奢侈品。
制茶过程
一杯茶经过采摘、杀青、揉捻、焖堆、发酵等工艺,就变成了我们常见的茶,一杯小小的茶包含了很多人的心血与汗水,也体现出中国人为人做事的专注和讲究。霜后桑原本是一味珍贵的药材,据《本草纲目》载,每年霜降过后,采集经霜打的桑叶,炮制晾晒,收集入药,有“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汁煎代茗,能止消渴”之效。饮茶是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霜后桑泡水与人参、枸杞、菊花泡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椹采霜后桑叶茶,选用优质霜后桑叶为原料,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18年宣布将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纳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椹采霜后桑叶茶就是选用此地的古桑叶为原料。茶汤亮黄澄澈,口感甘醇、清香宜人。霜后桑叶茶制作工艺考究,要经过采桑、洗晾、切叶、杀青、揉搓、解块、烘干这七个大步骤,方能制成市面上看到的椹采霜后桑叶茶。
中国茶,不仅是中国人的日常饮品,也是中国人的思想品性的载体,一茶一水,调和阴阳,一杯一盏,尽显人生百味。静坐窗前,煮茶品茗,等一场春花秋月、山水相逢。